离乡进城的农村小伙闫锦超
说到零工市场,大家印象中是劳动者聚集在一起,等待雇主用工,然后按小时计算工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零工作为一种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还可以作为“副业”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成为灵活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
据记者了解,公益性零工市场是服务灵活就业人员的重要平台。“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是我省2023年民生实事之一。太原市积极建设和打造一批高质量零工市场,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劳动者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近日,记者对太原零工市场进行探访发现,各类零工供不应求。那么,零工市场运营发展现状如何?
从“马路零工”
到“零工市场”的华丽转身
在太原市迎泽区,一说到建南茂盛装饰城,大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马路零工”。他们在马路边等活,提供急需的瓦工、水暖工、家政等服务,从清晨朝露未晞,到晚间星月相伴,为的是谋得一份谋生的活计。
“我独自抚养两个儿子,生活艰难。非常感谢西华苑零工驿站,帮助我参加‘好月嫂’培训。作为‘金牌月嫂’,目前月入1.2万元,档期已经排到后半年了,这让我觉得生活有了奔头。”家住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华苑的吕女士不无感慨地说。
西华苑社区零工驿站是太原市万柏林区零工市场向下辐射的一个零工服务站,帮助社区居民对接工作,增加收入。如帮助外卖小哥“幸运健子”联系夜间陪护,日增收入150元;帮助齐师傅等退休人员介绍西华苑小学、太原二十中等学校保安工作,有效实现社区零工驿站精准就业帮扶服务,为居民增收提供多种路径。
这是从“马路零工”到“零工市场”的华丽转身,也是太原市零工市场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省会城市,太原市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零工市场的规范化、数字化建设,10个县(市、区)零工市场于2023年9月全部投入运营,向下辐射各街办建立零工驿站,并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零工服务站。曾经那些在路边等待临时工作的“马路零工”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室内市场,拥有了网络平台的帮助,得到了更好的权益保障。
零工市场优质服务的背后,是人社部门做出的努力。太原市各县(市、区)紧密结合辖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劳动力数量、零工分布和交通便利度等因素,规划选址、谋篇布局,一批集就业、招聘、培训、维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零工市场相继建成,基于零工市场的多种业务正在“全链条”延伸,特色暖心服务更多元、更丰富。
零工市场
渐成零工的圆梦平台
2月23日,新华社推出由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太原市万柏林区零工市场协助拍摄的微纪录片《闫锦超进城求职记》,通过农村小伙闫锦超进城求职成功的经历,呈现太原零工市场已成为灵活务工群众的圆梦平台。
纪录片中,24岁青年闫锦超在隆冬农闲时节从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出发,背着行囊赶往省城,希望利用自己的厨艺本事能在省城找到一份称心工作。闫锦超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皋落镇车寺村的村民,中专学历,毕业于本地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厨师专业,擅长面食表演。
离乡进城后的第一个月里,闫锦超应聘了多家饭店,但没有一家让他称心如意。
进退两难间,闫锦超来到了太原市万柏林区零工市场。咨询中得知,这里为大家提供广泛的工作岗位,有餐饮、家政、安保、物业、建筑、物流等相关企业。市场工作人员询问闫锦超有什么特长、想找什么样的岗位后,向他推荐了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并且为他和其他求职者提供了面试注意事项及就业后如何维权等培训。更大的平台、更多的资源,让他的寻工求职之路事半功倍。
报道介绍,零工市场是山西省过去一年里稳就业、保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整合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网络求职等各类平台,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服务、权益保障,旨在促进灵活务工群众就业增收。
有了零工市场的帮助,闫锦超找到了一份在民俗饭店里表演面艺的工作。闫锦超的表演深受食客们喜爱,每月收入将近1万元。
对此,万柏林区零工市场运营负责人介绍:“我们是太原市建设的首个‘零工市场’,附近居民是采煤沉陷区24个村的村民搬迁过来的,缺少技能和求职经验,灵活就业人员比较多。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强化零工市场岗位精准对接服务,开办特色免费公开课,以理论和实操结合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让求职者掌握一技之长,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并推荐重点群体就业。在开展“全链条”就业服务的同时,还将服务向各街办就业服务站延伸融合。建立了全区各街办就业服务站联络工作群,将零工市场的岗位供求信息推送到社区一级,收集辖区用工企业信息和劳动者求职需求,打通零工市场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零工市场
让零工清零
零工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必要途径。位于康宁西街的小店区零工市场,位于都司街都市广场的迎泽区零工市场,位于迎春街的杏花岭区零工市场……通过对零工人员流动规律精心调研,人社部门都把市场选址在了辖区繁华地带,最大化实现“想进来、能留住、有活干、有温度”。
尖草坪区零工市场、古交市零工市场、晋源区零工市场,积极构建多功能运营模式,逐步形成以零工市场为主,辐射街办乡镇零工服务站、社区零工驿站的多级服务体系,真正让“零工”变为零工。
据省人社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公益性零工市场综合考虑人口、地域等因素,省级安排资金对每县给予60万元—12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支持,分类规划150平方米—300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室内服务场所,配备专门的服务人员,明确服务事项,并由省级统一建设零工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满足零工对接的多样化需求。
零工市场不仅提供了大量的零工岗位,还为零工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全省统一的零工市场信息平台和各县(市、区)小程序、微信群,零工们可以及时、便捷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精准推送。太原市零工市场通过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数字操作等手段,打造了具有省会城市特色的零工市场样本。部分零工市场开发一卡式智慧服务,身份证一扫,显示相关求职信息,即刻精准对接岗位,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为了更好地服务零工群体,各零工市场均设立了直播间和培训室。直播间的工作人员通过线上平台实时发布招聘信息,解答求职者的问题,实现了零工与雇主之间的高效沟通。培训室则为零工提供了创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
数据显示,太原市零工市场运营以来,信息平台入驻企业3011家,注册求职者总计74074人。举办各类主题招聘活动237场,累计73570人参会,线上共发布招聘岗位25164个,累计提供零工岗位2.09万个,服务零工4.18万人次,有689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本报记者秦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